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共有 19 个资讯
  • 各职业院校及相关机构、单位: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深入推进托育专业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数字化教材建设的部署,为促进托育专业教材高质量发展,现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托育专业优质数字教学资源”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一)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内容,学习借鉴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网址:https://vocational.smartedu.cn/)课程案例,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展现新时代人民教师风采。(二)汇集优秀教学资源,服务学生教师使用。建立健全优秀课程资源遴选更新机制,系统化体系化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预习、复习、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提供服务;支持教师课堂教学,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提供服务。二、质量要求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包括微课、教学录像和其他视频。微课和教学录像主要为学科课程,包括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婴幼儿生理基础、婴幼儿心理发展、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托育机构组织管理导论、婴幼儿回应性照护、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婴幼儿伤害预防与处理、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预防、婴幼儿家园共育、托育机构管理实务14门课程。其他视频为情景演示、动画等视频资源。(一)内容质量要求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职业教育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民族宗教、领土国界等关键问题上不能有偏差。确保科学严谨。严格依据《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保证课程知识内容和授课语言的科学准确,保证情境素材的真实性、适切性和权威性。突出课堂实效。充分考虑学科性质和学生学习特点,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和综合育人功能。注重制作规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教学资源充足,语言、文字、符号、单位等使用要符合规范,视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有任何广告。保证内容原创。数字教学资源是教师本人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典型教学成果,不得冒名顶替,严禁抄袭,引用资料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二)视频制作要求1.微课以高职专科托育专业14种教材为蓝本,围绕14种专业课程,按课时或知识点录制。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的形式,适当呈现授课教师画面,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和画面的可视性。单个微课时长:10分钟左右。微课包含片头,时长5秒,文字信息包括:学科、知识点名称、主讲教师等信息。录制环境安静无噪音,光照充足均匀,教师语言规范,声音响亮。视频画面的比例为16∶9,大小不超过1G,编码格式H.264/25帧,分辨率1920*1080P,建议码率8Mbps,音频ACC编码、码率128Kbps。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当调整屏幕大小,布局美观大方。2.教学录像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呈现,为一节完整的教学课堂的实录,时长为一节课(45分钟左右)。教学录像应包含片头,时长5秒,文字信息包括学科、课名、主讲教师、学校等。视频画面的比例为16∶9,大小不超过3G,编码格式H.264/25帧,分辨率1920*1080P,码率8Mbps,音频ACC编码、码率128Kbps。教学录像要求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音。3.其他视频以情景演示、动画等形式呈现,是一个的知识片段或操作要点演示。单个视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视频包含片头,时长5秒,文字信息为知识点名称。视频制作要求同微课视频制作要求。三、报名程序(一)自主报名。教师总结个人教学实践成果,凝练教学经验和方法,学习借鉴平台相应课程教学资源,对照遴选要求,确定自己拟讲授的具体内容并向出版社申报。(二)学校推荐。学校鼓励、支持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积极组织研讨和交流展示活动。四、工作要求(一)严格程序标准。严格把握质量要求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评价指标(见附件1),坚持公开透明,保障公平公正。(二)健全激励机制。对获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三)强化推广应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将作为学科课程资源,供广大师生学习使用。充分保障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提供者的署名权和收益权。五、其他事项请申报老师填写“职业教育托育专业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申报表”(见附件2),加盖单位公章后于2024年9月20日前发送电子版至zgrkjczx@163.com。报名表命名方式:姓名+工作单位。申报老师需在2024年9月30日前将数字教学资源材料发送至zgrkjczx@163.com。数字教学资源材料命名方式:姓名+数字教学资源名称。联系电话:010-83519395附件:1.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评价指标附件:2.职业教育托育专业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申报表 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2024年7月24日
    发布时间:2024-07-30
  •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7-05
  • 来源:《求是》2024/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7-03
  •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7-01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近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会同相关部门编印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帮助广大青年和用人单位知晓政策、享受政策,更好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一起来看看吧!企业吸纳有激励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中小微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小微企业前1年内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等符合条件人员人数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在职称评定、项目申请、荣誉申报时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国有企业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难以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同意,统筹考虑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人数、自然减员情况和现有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核增部分据实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基层就业天地广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是其施展才华、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可享受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档次,放宽职称评审条件。高校毕业生可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服务期满后可享受考研加分、公务员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专项招聘等政策。符合条件的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可报名参加“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编制保障、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自主创业有支持高校毕业生富有想象力和激情,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创业创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参加创业培训,申请获得培训补贴。可得到资金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合伙创业的还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可在公共创业服务机构享受创业服务,获得咨询辅导、政策落实、融资服务等服务,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还会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可申请获得社会保险补贴。能力提升有培训职业培训是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国家实施青年专项技能培训计划,高校毕业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新职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创业培训等,提升技术技能,并按规定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培训后通过初次职业技能评价并取得符合规定证书的,还可享受职业技能评价补贴。教育部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通过深入开展线上线下集中培训,帮助重点群体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线上培训平台网址:https://hzzh.chsi.com.cn参军入伍有保障人民军队是淬炼青年学生的大熔炉。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可在学校所在地参加应征入伍,也可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参加应征。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享有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优先安排使用“四个优先”政策,家庭按规定享受军属待遇外,还享受优先选拔使用、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退役后考学升学优惠、就业服务等政策。报名网址:全国征兵网https://www.gfbzb.gov.cn/就业见习有项目就业见习是帮助未就业青年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国家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可参加3至12个月的就业见习,进行岗位实践锻炼,期间由见习单位给予基本生活费,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吸纳见习的单位,可申请享受就业见习补贴,用于见习单位支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就业服务广覆盖教育部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3-4月)“百日冲刺行动”(5-8月),通过精准拓展市场性岗位、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做好针对性就业指导、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等举措,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毕业生可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获取政策文件、招聘岗位、服务指南等就业信息。高校毕业生可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参加二级院系举办的专而精、小而优的小型招聘会。困难毕业生可在毕业学年申请享受一次性求职补贴,还可获得就业援助服务。高校毕业生可以前往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提出就业需求,获得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等就业服务,咨询和申办就业补贴政策。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下述平台网站,或通过微信、支付宝等APP扫描二维码(附后)登录求职登记小程序,获取公共就业服务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还可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https://www.12333.gov.cn),在线办理失业登记。查询招聘信息,可登录:·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https://www.ncss.cn)·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http://www.mohrss.gov.cn)·国聘招聘平台(https://www.iguopin.com)·中智招聘网(https://www.ciiczhaopin.com)·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http://chrm.mohrss.gov.cn)·中国公共招聘网(http://job.mohrss.gov.cn)·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 (http://www.job.mohrss.gov.cn/202008gx/index.jhtml)·中国国家人才网(https://www.newjobs.com.cn)·就业在线(https://www.jobonline.cn)·团团微就业(http://jiuye.cyol.com/front/login)就业手续及时办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统称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2023年起,就业报到证不再作为必需的存档材料,之前档案材料中的就业报到证应继续保存,缺失的无需补办。毕业去向登记是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高校毕业生(含结业生)要及时完成毕业去向登记,实行定向招生就业办法的高校毕业生,要严格按照定向协议就业并登记去向信息。高校毕业生(含结业生),在离校前要及时注册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https://dj.ncss.cn)或者省级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登记个人毕业去向信息;在离校时统一使用全国登记系统对毕业去向信息进行确认,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学生档案不能由高校毕业生个人自带和保管,要由高校按规定有序转递。到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或定向招生就业的,转递至就业单位或定向单位;到非公单位就业、灵活就业及自主创业的,转递至就业创业地或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暂未就业的,可根据毕业生本人意愿转递至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按规定在高校保留两年。高校毕业生户籍可以迁往就业创业地(超大城市按现有规定执行),也可以迁往入学前户籍所在地。高校毕业生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和验证高校毕业生学历、学位信息。高校毕业生本人授权同意后,户籍和档案接收管理部门可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https://dj.ncss.cn),查询核验毕业生离校时相应去向登记信息。求职陷阱需防范高校毕业生求职中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和防范意识,注意防范虚假招聘、乱收费、扣证件、培训贷等求职陷阱。求职中“五防”主动避开陷阱:一防黑中介,二防乱收费,三防培训贷,四防付费实习,五防非法传销。牢记求职安全“三要”秘笈:一要增强求职安全意识,二要使用正规求职渠道,三要运用法律维护就业权益。求职时,可到高校招聘会和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诚信规范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找到意向工作信息后,要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友沟通情况,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接到招聘邀约后,及时上网核实相关信息,特别是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用人单位注册或者备案情况,若查不到相关信息就说明该单位可能不存在。如遇到求职陷阱的情况,请立即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来源: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4-06-24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24〕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办公厅      2024年6月3日      (本文有删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加强医改组织领导(一)加强医改工作统筹协调。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全面深化医改责任,巩固完善改革推进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加强医改监测,及时总结推广地方医改经验做法。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二)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各地要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结合实际加大探索,推进改革整体联动,促进服务上下协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支持指导三明医改向纵深推进。(三)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对协议期满批次及时开展接续工作。2024年各省份至少开展一批省级(含省际联盟)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500个、医用耗材集采接续推进的目标。进一步加强集采执行工作,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如实填报采购量并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加强集采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监管。完善提升医药集采平台功能,加强网上采购监督,提高药品和医用耗材网采率。(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指导内蒙古、浙江、四川等3个试点省份开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省(区)试点,指导唐山、苏州、厦门、赣州、乐山等5个试点城市进一步探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经评估符合调价条件的地区及时完成调价。(五)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24年,所有统筹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或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合理确定支付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完善总额测算、结余留用和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试点。研究对创新药和先进医疗技术应用给予在DRG/DIP付费中除外支付等政策倾斜。(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关于医疗服务收入内涵与薪酬制度衔接的办法。注重医务人员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进一步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加强对医院内部分配的指导监督,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政策。三、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七)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建设。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推进基层多病共防、多病共管和医防融合服务,开展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创新试点。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开展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八)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智慧医疗辅助信息系统。加强中心卫生院建设。组织二、三级医院通过人员下沉、远程医疗、培训、巡回医疗等方式提高基层能力。研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绩效评估,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九)有序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建设。根据规划合理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下称双中心)。推进双中心建设项目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落实功能定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重点,健全双中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跟踪评价机制。(十)深化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改革。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探索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省份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绩效考核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监测工作。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军队医院参与各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十一)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建设。支持中药工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加快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十二)提升卫生健康人才能力。制定关于深化医教协同加快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健全医教协同机制,推动落实以需定招要求,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和结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健全动态管理机制。规范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施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实施卓越中医药师资培训计划。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8000名左右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继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落实2020年以来按规定进入村卫生室的大学生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政策。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队伍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开展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十三)开展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指导部分城市开展试点,探索以上下联动为重点,以人才和信息化为支撑,深化拓展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建设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十四)推动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公益性,扩大普惠性,提高可及性。深入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高水平医院提升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推进以业财融合为重点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加强公立医院债务风险管控,指导推动各地有序分类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制定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扩大专业护理人才招用规模,保障护理人员待遇,合理调整提高护理服务价格,提升患者护理服务体验。制定关于医院病房改造提升的指导性文件,推进医院病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制定规范发展特需医疗服务的政策,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制定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指导规则。加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管理,新增一批项目城市。加强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强化支持保障,促进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五、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十五)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制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政策。指导地方按规定落实分类资助参加基本医保的政策,推动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加生育保险。(十六)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制定关于规范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扩大创新药支付范围。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探索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线上快速结算。六、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十七)完善药品使用和管理。推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集采、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协同衔接,适时优化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联动管理机制的政策文件。加大创新药临床综合评价力度,促进新药加快合理应用。(十八)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加快创新药、罕见病治疗药品、临床急需药品等以及创新医疗器械、疫情防控药械审评审批。制定发布第五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和第四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健全中药审评证据体系,加快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审评审批,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支持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制剂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和项目医院间调剂使用。(十九)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建设现代药品流通体系,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报告机制和分级应对管理措施。推进易短缺药品生产储备、停产报告、价格异常、流通库存等信息监测预警和共享共用。完善药品使用监测工作机制。研究完善儿童用药供应保障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第三类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唯一标识。七、统筹推进其他重点改革(二十)推进数字化赋能医改。深入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推动健康医疗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医疗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整合医疗医药数据要素资源,围绕创新药等重点领域建设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二十一)深入推进“一老一小”相关改革。进一步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在医疗机构推广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技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二十二)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综合监管。扎实做好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廉政建设,持续推进全链条全要素全覆盖治理。开展高费用和异常费用病例核查工作。探索运用穿透式监管,改进监管效果。研究出台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合规指引。完善医保基金飞行检查工作机制,建立“回头看”机制。制定促进和规范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时间:2024-06-07
  • 为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制定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以基层为重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和管理能力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调联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我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出台了《通知》。二、文件内容《通知》分为六个部分。(一)深化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各地结合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好已有合作关系,按照“统筹布局、分区包片”的原则,组织省内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采取“一对一”为主,“一对多”为辅的形式进行支援帮扶,提高县级医院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快培养专业人才梯队、完善畅通双向转诊机制。(二)组织城市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网格化布局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为载体,安排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巡诊带教培训,带动提升服务能力,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建立联系机制、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部署县级以上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组织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分梯次支援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支援村卫生室,加强人员派驻,创新联合工作模式,支持基层全科医学科和特色科室建设。(四)开展县乡村巡回医疗。建立巡回医疗制度,组织城市三级医院到县、乡定期开展巡回医疗,县(区)级医院到乡、村定期开展巡回医疗,乡镇卫生院负责村级巡诊服务,科学确定巡回医疗频次,根据受援地区的实际需求,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等服务,增加对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五)利用信息化手段连通各级医疗机构。推进医联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综合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各级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鼓励提供互联网诊疗,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便捷性。(六)组织实施。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激励约束、强化考核评价、积极宣传推广,推动各项措施取得实效。三、抓好文件落实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切实有效地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加强指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相关链接: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4〕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疾控局:为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就进一步做好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下同)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深化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工作(一)支援关系。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结合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工作要求,按照“统筹布局、分区包片”的原则,确定省内支援关系,原则上由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帮扶县级医院,重点对未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和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县级医院开展支援帮扶。各地要充分利用好已有合作关系,避免重复布局、一刀切,合理有序地建立支援关系。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支援工作。(二)支援形式。在深入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发展规划、县级医院学科发展需要等,采取“一对一”为主,“一对多”为辅的形式进行支援帮扶。根据受援单位需求,城市医院优先选派素质好、业务精的管理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技术帮扶,确定派驻人员数量和派驻时间。开展帮扶的城市公立三级医院对牵头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县级医院要至少派出3名以上专家给予医疗、药学、护理、管理等常年驻守指导。(三)重点工作。一是提高县级医院管理水平。城市医院应参与县级医院重大决策,帮助县级医院优化管理架构,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健全绩效评价与薪酬分配体系,提高医院管理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二是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城市医院要根据县级医院发展现状和县域内医疗服务需求,帮助县级医院制定临床专科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诊疗科目,加强县域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和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加快培养专业人才梯队。城市医院通过师带徒、跟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形式,为县级医院培育一批骨干人才。城市医院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要招收县级医院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县级医院要把派驻人员纳入本院医务人员日常管理、排班。四是完善畅通双向转诊机制。畅通城市医院和县级医院之间的转诊通道,确保及时转运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二、组织城市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支援关系。市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以网格化布局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为载体,安排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选派医务人员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支援形式。由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选派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巡诊带教培训,通过集中授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多种方式带动提升能力水平。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城市医院人员派驻,常驻人员不少于3名,且派驻人员为中级及以上职称。引导城市医院的全科医师通过多机构执业方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重点工作。一是推进资源下沉共享。通过建立常态化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专家工作室等方式,促进人才、技术、服务可持续下沉共享,引导三级医院普通门诊患者选择基层首诊。结合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基础和群众需求,推动城市医院医疗适宜技术向基层下沉,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特色科室建设。二是建立联系机制。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要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居民的远程医疗服务和互联网诊疗服务,畅通双向转诊渠道,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就诊需求,将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沉。三是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医师通过对口支援、多机构执业、购买服务等形式,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签约服务。三、部署县级以上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支援关系。市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组织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在县域医共体内加强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基础上,靠近城市中心城区的乡镇卫生院由城市二级医院开展支援帮扶,远离城市中心城区的乡镇卫生院由县级医院开展支援帮扶。由乡镇卫生院支援村卫生室,提供延伸服务。(二)支援形式。分梯次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支援帮扶。第一梯次优先重点支援服务能力强、发展基础好、服务人口较多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推动达到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第二梯次要进一步将有一定发展基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乡镇卫生院纳入支援工作安排,推动达到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第三梯次要逐步对服务能力较弱、发展基础较差的乡镇卫生院开展支援。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同步开展三梯次支援工作。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根据行政村医疗服务需要安排支援。(三)重点工作。一是加强人员派驻。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要选派中级及以上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出诊、带教、开展培训,原则上按照帮扶梯次,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医师派驻,派驻周期可结合实际,一般不少于6个月,1个周期内派驻人员要相对固定。对医疗服务需求较大的行政村,乡镇卫生院应根据医疗需求增强派驻力量,增加服务时长。二是创新联合工作模式。乡镇卫生院与上级支援医院、村卫生室建立纵向贯通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疾病诊疗水平,对于病情可能转重的患者,及时识别转诊。三是支持基层全科医学科和特色科室建设。结合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基础、地理方位和群众需求,加强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学科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特色科室建设,县级综合医院加强县域内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以及相关人员培训,建立全科医生定期轮岗交流机制。四、开展县乡村巡回医疗(一)建立巡回医疗制度。市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要统筹城区、县、乡各级医疗资源,因地制宜做好巡回医疗工作。由城市三级医院到县、乡定期开展巡回医疗,县(区)级医院到乡、村定期开展巡回医疗,乡镇卫生院负责村级巡诊服务,增加对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二)明确巡回医疗内容。各级巡回医疗队主要根据受援地区的实际需求,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等服务,结合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重点地方病医疗救治等工作,对受援地区医务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疾病规范化诊疗意识和临床技术水平。村级巡诊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三)科学确定巡回医疗频次。原则上,县级巡回医疗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乡级巡回医疗每个月开展不少于1次。村级巡诊时间要相对固定,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半天以上,对服务需求较小的地区可调整巡诊频次。要加强巡回医疗的供需对接,结合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特点合理安排巡诊服务时间,通过巡诊(巡回医疗)车、流动医疗车等多种形式向农村居民提供服务。五、利用信息化手段连通各级医疗机构(一)加快推动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医联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在县域医共体内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推动实现一体化管理。(二)积极开展远程医疗。各地要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各级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积极开展远程医学影像、心电、病理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支援医院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检查并及时出具诊断意见。支援医院对受援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远程会诊、查房、培训,拓宽帮扶形式、提高支援效率。(三)鼓励提供互联网诊疗。鼓励各级医院规范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在线复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便捷性。同时,市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要强化互联网诊疗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质量安全。六、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改、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加强统筹调度,合理确定各支援关系,强化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要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及时挖掘、总结经验,选树先进典型,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支援工作。要创新政策宣传方式,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的知晓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注重激励约束。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要完善约束机制和支持保障措施,执业医师常驻基层机构期间,原单位可对其开具处方等诊疗活动作出调整,促进派驻人员按照工作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支援任务。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的,派驻支援和巡回医疗作为其基层工作经历累计计算,不受工作量考核限制。支援医院要保证人员长期派驻期间工资、奖金等各项福利待遇不变。对于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在薪酬津贴、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优惠待遇。(三)强化考核评价。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下沉人员的数量、工作时间,明确学科建设、能力提升等工作成效方面的要求,参照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医院评审标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标准,定期考核评价支援效果。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院评审评价、目标责任制等工作关联,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2024年4月28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
    发布时间:2024-06-04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注入强劲动力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发表重要讲话,引起人社系统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连日来,全国人社系统通过党组会议、干部大会、集体学习等多种方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和坚定信心。广大人社干部纷纷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社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牢牢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努力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 稳固民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大家表示,要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经济发展蛋糕做大,就业蛋糕才能做大。“就业优先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互为支撑、协调共进。”浙江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副处长柳炜表示,浙江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创造了大量数字经济领域的科研、技术、管理岗位,有力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同时,发展经济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浙江将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队伍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坚持把促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吉林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如军表示,将建立就业与项目推进联动机制,紧贴全省“四大集群”“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发展新格局,充分挖掘新质生产力等蕴含的就业创业机会,及时跟进支持措施,促进人岗精准匹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就业优先需要政策保驾护航,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社厅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李海表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体现就业优先导向,要统筹政策、调动资源,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宁夏将持续深化政府与企业联动、发展与就业统筹、就业与用工融通、培训与输出一体、援助与自强互励、就业与创业互补、数量与质量并重“七项机制”,结合“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推动财政、投资、消费、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进一步集成政策对就业的牵引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围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体现就业优先导向,江苏坚持就业政策优先制定、就业效果优先评价。”江苏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潮表示,江苏将就业优先政策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强化产业、财税、外贸、金融、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实现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就业质量提升双向驱动、良性循环。同时,建立健全重大政策、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优先确定吸纳就业好的项目,提早衔接用工信息发布、组织招聘、技能培训等工作。省级先进制造业引导资金、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投入就业数量大、质量高的项目。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需要协同发力、久久为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姜杰表示,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始终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快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等就业领域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就业的强大合力,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抓落实,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新局面。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 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近年来,我国就业虽然保持总体稳定,但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突出表现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全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之举。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对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磊表示,黑龙江将积极构建具有本省特色的新时代技工教育体系,做优做强十大重点产业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深度融合、闭环衔接、精准匹配,助推技能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当前,技术进步正引发劳动力市场需求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趋势,动态调整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云南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泽斌表示,近年来,云南技师学院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调整专业和教育教学体系,开展了三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整,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下一步,将更加自觉地强化人才培养就业导向,不断巩固招生就业“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托举更多青年学子高质量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红豆集团培训中心主任邓川深有体会地说,这些年,新场景、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对劳动者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红豆集团积极创新加强技能培训工作,让员工更好胜任工作,有效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我们将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帮助劳动者持续提升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有助于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组织毕业生走进企业“沉浸式”体验工作氛围,促进供需对接;运用大数据精准推送招聘信息,促进人职匹配……近年来,各地不断创新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我们要在线下发力、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大数据赋能,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广东省广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志明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就业数据共享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效率和精度,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赵脯菠非常有感触。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的他,从农家小院的普通男孩,成长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获得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感慨地说:“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念是顺利求职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保持平实之心,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奋斗方向,打开就业新天地,实现人生理想。”“破解一些行业出现用工缺口问题,还必须建立健全就业需求预测机制。”反复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江西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志忠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健全就业形势监测预警风控体系,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打造“5+2就业之家”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人力资源地图建设,通过数据收集、岗位调查等方式,加强企业用工预测和监测,科学把握劳动力市场未来就业岗位和职业变化趋势,为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制定提供量化依据,为群众就业提供更有效的指引,助推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问题。完善政策体系 稳住重点群体就业“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住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语重心长:“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曾获“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荣誉的刘攀飞感触很深。从“双一流”高校毕业后来到海南就业,在基层一线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积极到基层经风雨、见世面、磨砺意志,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他呼吁青年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也期盼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拓宽青年就业之路。各地人社干部表示,要多管齐下,不断丰富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我们以实施就业服务能力示范项目为牵引,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广东省广州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丁波平细数工作思路:完善服务,提高精准匹配率;夯实基层,推动就业创业e站、就业驿站、零工市场扩容提质;打造品牌,擦亮“赢在广州”创业大赛、“羊城邀约”实习活动、“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等品牌,以大湾区建设打造更加市场化国际化就业环境。河南省郑州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主任苏军亮介绍,将着力挖掘岗位资源,实施“四个一批”扩岗行动,每年征集推出不少于20万个工作岗位,建立常态化“政校企”联动机制,将就业服务延伸至高校校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甘肃省定西市劳务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海军对此深有体会。他介绍,近年来,定西市持续抓好有组织成规模劳务输出,带动上万定西群众到青岛以及周边城市务工,务工人员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今后将着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四川省凉山州有脱贫劳动力  54.6万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地方,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时刻牢记嘱托,把促进脱贫群众高质量充分、实现就业增收致富紧紧抓在手上,做到有‘账’可查、有‘人’可为、有‘业’可就、有‘技’可用、有‘忧’可解。”凉山州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石兴普语气坚定。“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关系群众冷暖,关系民生底线。”山东省济宁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科长王焱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根据不同困难群体的需求,精准识别、精准分类、专业指导、跟踪服务,统筹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用心用情用力帮助更多困难人员就业增收、共享发展红利。”“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要提升精细化就业服务水平。”北京市昌平区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李燕敏说。昌平区既有城乡结合部,也有生态涵养地区,同时高校多,各类重点群体的就业始终挂在李燕敏心头。她介绍,昌平区将综合施策,用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锚定服务质量多维提升,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线上线下零工市场赋能数智平台,促进重点群体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传递民生温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支撑,关系到稳就业、增就业、就好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对标对表中央部署要求,广大人社干部、专家学者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代表展开热议。“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是贯彻国家就业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的基础条件保障和有力支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室主任、研究员陈云说,我国建立了五级服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并不断完善服务制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就业服务需求更加多元,就业公共服务迫切需要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模式、运用新技术,促进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规范化、多元化、数智化、精准化。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化和均等化、专业化服务水平,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河北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燕伟表示,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合理布局服务资源。河北全力打造“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建设了一批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就业驿站,每个县(市、区)打造2—3个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基层服务网点。“在最基层、最前沿、最需要的地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就业服务。”天津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李伟表示,将着力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快推广“家门口”就业服务,将服务网络铺到街道、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推进岗位收集、重点群体帮扶、失业人员管理服务等事项就近办,持续加大基层就业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以“人工智能+”赋能就业服务,有利于全面提升就业服务的速度、广度、温度和精度。大家表示,要推广“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真正实现政策直达、信息到手、服务到家。“江苏聚焦健全数字化赋能和精细化管理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在全省构建‘大数据+铁脚板’新模式,积极探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路径。”江苏省就管中心(创指中心)主任夏文哲说,江苏率先建成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运用省级大数据交汇终端,开发“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苏心聘”、就业政策计算器等信息化应用场景,为实名入库的2878万名劳动者和180万户企业提供优质就业公共服务。他表示,下一步将发挥数字就业先发优势,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与业务创新融合,推动“主动服务”提档升级。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质效。吉林省就业服务局副局长王术国表示,吉林打造了包含求职者、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融合互动的“96885吉人在线”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用户精准画像、人岗精准匹配、就业精准帮扶、政策精准推送”靶向服务模式。下一步,将强化数字驱动就业服务,结合跨领域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科学研判能力。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服务离不开市场化机构助力,广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智集团积极践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国家队’的使命担当,加强与央国企和知名外企、民企等各类用人单位的对接,积极挖掘用人需求,努力开发更多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中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卜玉龙表示,将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辅导、能力素质培养等职前培训服务,助力毕业生找准定位,更好开启职业生涯。“党中央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战略部署,举旗定向,擘画蓝图,为稳就业工作增添磅礴动力。”智联招聘集团董事长、CEO郭盛表示,将继续发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军企业作用,依托AI、大数据等技术,为人岗精准匹配提供助力,推动人力资源产业数字化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更大力量。加强权益保障 筑牢和谐之基就业是和谐之基,与千家万户的幸福美满息息相关。学有所成、成有所就、业有所立、人尽其才、各展其长,社会和谐就有了压舱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为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成为广大人社干部的共识。健全劳动法律法规,让法律和制度为劳动者权益保驾护航。“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浙江省衢州市人社局宣传调研科科长陈琪认为,要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劳动关系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法律制度,发挥劳动法律制度在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福建省南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书标表示,要不断完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规范平台企业及用工合作企业承担维护劳动者保障权益的相应责任和义务;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薪酬改革,定期公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保障劳动者合法报酬权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承载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群体。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超过2亿,保障他们的权益是稳定就业、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安徽省黄山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副科长范文祺提出,要落实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积极引导不完全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要规范好新就业形态市场主体用工行为,制定平台企业花名册,引导相关企业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完善行业公约和行业标准,促进企业加强自律、依法用工。“要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扬发表示,要加大对新就业形态企业劳动用工监管,将新就业形态企业纳入日常“双随机  一公开”抽查检查,开展根治欠薪“雷霆行动”“护薪行动”等,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推动百色开发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建设赋能增效。作为一名在城市中穿梭了8年的“小哥”,美团杭州外卖骑手鲁祺第一时间聆听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后,倍感温暖和激动。近年来,在各方齐抓共管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取得积极实效,这让他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更加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打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同样是促进就业必不可少的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对此,山西省阳高县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郭霄进行了深入思考:“要建立健全联合约谈机制,对于涉嫌就业歧视行为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约谈,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并将有关情况纳入人力资源市场诚信记录,依法实施失信惩戒。要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要加强社会参与和舆论监督,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小事’连民心,更连大局。”陕西省铜川市人社局劳动关系科科长王亚东提出,“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就是要聚焦企业需求,关心关爱劳动者,常态化开展‘劳动关系政策进企业促就业’活动,持续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发挥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在劳动关系政策服务、监测预警、矛盾化解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高质量充分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使命在肩当笃行,重任在身唯倾力。大家一致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抓紧抓好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再建新功。(记者  高阳 朱亚勤 孙忠法 魏杰 孙家琪 吴叶柳)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6-04
  •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

    关注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怡家园甲3号楼7层719室

    邮编: 100062

    客服热线:010-60687190(单位)
    010-67092931(求职者、院校)
    010-87160059(银龄医生)
    QQ:2263446724(求职者)

    客服工作时间:工作日9:00至17:00

    联系邮箱:zhaopin@weirenjob.com

    Copyright @ 2020北京卫人人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20025434号-1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0196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091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1101012020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