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共有 96 个资讯
  •   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通知,面向高校开展技术技能人才“一试三证”评价试点,高校毕业生通过评审认定等程序,毕业时可获得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毕业证书3个证书。明确实施范围  全省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院校(含高职院校),经评估论证后,可面向本校相关专业全日制应届毕业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试点和高级工以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全省已有1.5万名高校毕业生取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467名毕业生取得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证书。突出自主评价  符合条件应用型高校和技师学院开展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学生可自愿选择在试点学校或工作地参加职称评审。面向所有高校开展职业技能认定备案,未备案高校,可委托已备案的其他院校、社会评价组织开展认定。已获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申请相应职业(工种)及等级时可免试。聚焦产教融合  职称自主评审试点院校须建有省级以上现代产业学院,引导高校设置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体系,推行“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双导师制度。技能等级认定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支持高校将职称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学分体系,评价考核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1-09
  • 近日,湖南省人社厅印发《在职称评审中破“四唯”强化实干实力实绩评价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要求各地各部门破“四唯”立“三实”,及时修改完善30个系列(专业)申报条件和评价标准,推动职称评审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落地见效。立足岗位分类评价遵循“干什么评什么”原则,各职称系列(专业)需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岗位特点和职责,分类制定评审标准和评价要素指标。动态调整评审专业,围绕战略需求、产业发展、业态变化等设立新评审专业。注重能力不唯学历遵循“能干什么”原则,建立能力评价核心指标,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加大对利用专业应对急难险重工作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等的评价权重。划分能力评价等级,设定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1-4级(或1-5含员级)能力等级并予以细化。对学历只作申报基本要求,不得将毕业学校层级、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申报评审职称的限制性条件。突出业绩不唯资历遵循“干成什么”原则,设定业绩为核心评价内容。着重考核履行专业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产实践技术革新、经济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弘扬传承中华文化、乡村振兴基层一线等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各职称系列可设定单推指标。对取得首创性、原创性、突破性业绩予以重点评价,凡在专业工作任务中取得“填补空白”“第一次”“首次”“唯一”的工作业绩可赋予加分权重。破除论资排辈,重点遴选支持具有真才实学、堪当重任的优秀青年人才。强调质效不唯论文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如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不得将论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不得将无实质性应用价值的论文作为应用型人才职称评审的业绩成果,不得将论文作为前置条件、必选条件或晋级直接评判依据。研究系列(如自科、社科)或研究型专业岗位(如科研型教师、科研型农技人员等)设定论文评价,应聚焦高质量论文,着重评价论文的原创性贡献、学术影响力和研究研发能力。强化贡献不唯奖项强化获奖项目所产生实际效果效益的评价。将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智库成果、社会服务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合理设定奖项等作为评价的参照因素。不得单独设置奖项门槛条件,不能简单把奖励类型、层次和数量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建立“一人一议”“一产一策”制度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或在经济社会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技人才;对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特殊技(才)艺等人才,按相关程序单独予以评定。组织开展“一产一策”专场评审。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产业人才评价机制,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精准人才评价服务。《实施意见》还明确,设置多维评价指标,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对参评人员进行全面综合评议,发挥政府、用人单位、专业组织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持续稳妥向管理规范和科研投入大的科技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下放评审权限。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1-05
  •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搭建对接平台,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找工作的小伙伴快收好这份思维导图活动多多,千万别错过!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1-04
  •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强化人社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推出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政策举措,积极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起来看——提升协调劳动关系能力  健全政府、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中小微企业聚集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用工指导服务,依法保障职工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基本权益。  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推动企业与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强化民营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  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推动企业完善劳动争议内部协商解决机制,及时发现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强化劳动争议协商和解。  推动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广泛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小微型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及时化解涉民营企业劳动争议。  持续推进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活动,将预防调解工作纳入“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宣传咨询、劳动用工指导等服务,依法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推动相关劳动争议和民事纠纷一站式化解。  强化涉民营企业劳动争议仲裁办案指导,加大终局裁决和仲裁调解力度,提升仲裁终结率。优化劳动保障监察服务  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服务,并融入日常执法和专项检查全过程,引导民营企业自觉守法用工。  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做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推行告知、提醒、劝导等执法方式,落实行政处罚法“轻微违法不处罚”和“首违不罚”规定,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稳定预期和公平市场环境。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1-03
  •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印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对《指导意见》有关情况解读如下。一、《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总的看,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总量仍然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所弱化,与群众能够就近“看得好病”的期望还存在差距。为此,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建设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更好实现资源下沉和县域整体能力提升。试点开展以来,先后有山西、浙江、新疆3个省份被确定为试点省,以及其他省份551个县(区、市)共828个县被确定为试点县。各地积极探索,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2020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4年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县域医共体建设认识程度逐步统一,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明显加强。202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对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系统重塑,是对卫生健康治理体系的创新,既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也需要部门之间协调和密切配合。年初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个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印发,标志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各地规范稳健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了遵循和指南。二、《指导意见》的框架内容和特点有哪些?《指导意见》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将地方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政策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和稳中求进,不搞“一刀切”,为地方进一步细化完善措施留有余地;坚持系统观念和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调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着力解决各地开展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指导意见》提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内涵,即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指导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20条重点任务和要求,对县域医共体的外部管理、内部运行、完善服务、支持政策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内容丰富全面,坚持守正创新,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指导意见》强调了医共体建设的政策导向,就是“强县域、强基层”,推动实现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明确了工作路径,就是建设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个共同体”,增强医共体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提出了发展要求,就是“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确保医共体建设行稳致远。三、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指导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化“三医”联动改革,要求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具体目标是,到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底,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四、如何理解《指导意见》提出的要科学构建县域医共体?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指导意见》提出,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等,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县域医共体。组建数量不搞“一刀切”,可由地方结合实际确定,给地方留出了较大的自主空间。对于人口较多或面积较大的县可组建2个以上县域医共体。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一般为二级以上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根据自愿原则,以业务同质化管理和加强乡村服务为重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加入县域医共体。五、《指导意见》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加强上下联动和医防协同方面提出哪些要求?在城乡联动方面,《指导意见》强调深化城市支援农村工作,二三级医院要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以县带乡方面,《指导意见》提出牵头医院要向乡镇(街道)常年派驻临床、管理人才,帮助解决基层问题,面向乡村开展巡回医疗。促进人员合理流动,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牵头医院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常年服务。在以乡带村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逐步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等统一管理。对其他性质的村卫生室,继续深化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在医防协调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县域医共体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下派人员到乡镇服务,以及加强医防协同和资源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探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与县域医共体管理和服务。六、《指导意见》在规范县域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指导意见》从四个方面对规范县域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提出任务要求。一是完善内部决策机制。要求制定县域医共体章程,明确组织架构,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县域医共体内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选强配齐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负责人员中要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二是加强绩效考核。要求各地明确县域医共体年度任务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引导资源向乡村下沉,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医保基金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以及负责人员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考核指标向资源下沉、巡诊派驻、家庭医生签约、成本控制等方面倾斜,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三是优化内部管理。要求逐步实现县域医共体内部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后勤等统一管理。整合县域医共体现有资源,合理建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五大管理中心。四是提高管理服务质量。要求统一县域医共体内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标准,强化县域医共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完善查房、病案管理、处方点评、机构间转诊等工作流程和标准,加强检查检验、疾病诊断质量监测评价。七、《指导意见》在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提出哪些任务要求?《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对提升县域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一是促进资源服务共享。统筹建立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统筹建立县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五大临床服务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二是提升重大疫情应对和医疗应急能力。要求健全县域医共体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强县域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强化牵头医院对基层的指导,加强重大疫情医疗资源和物资储备等。三是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做实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四是创新医防融合服务。要求围绕慢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重大传染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融合疾病预防、筛查、诊治、护理、康复等一体化服务。五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要求县级中医医院统筹县域中医药服务资源,发挥县域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康复、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宣教龙头作用。八、《指导意见》在投入保障、人事编制和薪酬等方面对支持县域医共体提出哪些具体举措?在投入保障方面,《指导意见》强调落实政府投入保障责任,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地方政府根据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中央财政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予以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县域医共体内符合条件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新增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向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在人事编制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在编制使用、人员招聘、人事安排、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赋予县域医共体更多自主权。在县域医共体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分别核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员统筹使用,根据岗位需要,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岗位职数,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级、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在薪酬方面,《指导意见》强调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统筹平衡县乡两级绩效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间人员收入差距。鼓励对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实行年薪制。九、《指导意见》对医保支持县域医共体提出哪些具体举措?一是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指导意见》明确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医疗费用增长率、医保报销比例、基层就诊率、县域内基金支出比例、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等方面的考核,完善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县域医共体业务收入,健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对适宜基层开展的部分病种,逐步探索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同病同付。继续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二是加强医疗保障政策协同。《指导意见》强调各地实施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时,要统筹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落实一般诊疗费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调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医保报销目录中增设农村地区适宜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性收入占比。对于换药、注射、输液、采血等均质化程度高的医疗服务项目,可以明确具体范围,逐步实施县域同城同价。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促进互联网诊疗、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十、如何落实好《指导意见》提出的任务要求?一是加强组织推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制订相关配套文件或实施细则。二是强化监测评价。突出乡村诊疗量占比持续提升结果导向,健全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年度监测评价,加强数据分析和共享。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总结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做法,宣传进展成效和先进典型。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县域医共体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相关链接: 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不断探索,取得积极进展。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到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医保支付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县级市,有条件的市辖区可参照,下同)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一步巩固,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县乡村三级协同支持关系进一步夯实,乡村两级服务水平明显加强,医保基金县域使用效能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二、坚持政府主导,科学构建县域医共体(一)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由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包括中医药、疾控,下同)、医保、药监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明确推进机制工作规则、机制成员单位部门主要职责,发挥推进机制在协调和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重大事项和工作方面的作用。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承担。(二)合理组建县域医共体。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等,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县域医共体。组建数量由地方结合实际确定,人口较多或面积较大的县可组建2个以上县域医共体。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法人资格原则上保持不变。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一般应为二级及以上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根据自愿原则,以业务同质化管理和加强乡村服务为重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加入县域医共体。(三)加强城乡联动和乡村一体化。加强县域医共体与城市医院的合作,深化城市支援农村工作,二三级医院要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展帮扶的城市公立三级医院对县域医共体要至少派出3名以上专家给予医疗、药学、护理、管理等常年驻守指导。建立健全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帮扶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逐步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等统一管理。对其他性质的村卫生室,继续深化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牵头医院向乡镇(街道)常年派驻临床、管理人才,帮助解决基层问题,面向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四)加强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防协同。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县域医共体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下派人员到乡镇服务,以及加强医防协同和资源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探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与县域医共体管理和服务,可通过派驻疾控监督员等方式参与县域医共体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三、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县域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五)完善内部决策机制。制定县域医共体章程,明确组织架构,完善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县域医共体内党组织建设,理顺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程序,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选强配齐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负责人员中要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名,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由县域医共体提名并征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意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任免。(六)加强绩效考核。明确县域医共体年度任务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引导资源向乡村下沉。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县域医共体考核,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医保基金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以及负责人员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在对单一医疗卫生机构监管基础上,强化对县域医共体整体监管。县域医共体要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考核指标向资源下沉、巡诊派驻、家庭医生签约、成本控制等方面倾斜,合理确定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收入、绩效工资等在成员单位的分配,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七)优化内部管理。坚持县域医共体服务主体定位,逐步实现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后勤等统一管理。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促进人员合理流动,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牵头医院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常年服务。对成员单位单独设账、集中核算,有条件的可实行统一账户管理。加强县域医共体内部经济运行分析,严格内审管理,合理控制成本。加强药品耗材管理,实行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整合县域医共体现有资源,合理建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管理中心。(八)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统一县域医共体内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标准,强化县域医共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完善查房、病案管理、处方点评、机构间转诊等工作流程和标准,加强检查检验、疾病诊断质量监测评价。从药品供应、存储、使用、监管等全链条加强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鼓励探索建立总药师制度。统一县域医共体内信息系统,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县域医共体内的应用。将远程医疗延伸到乡村,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将法定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等报告融入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实现在医生工作站自动生成信息按程序报告,避免漏报、迟报。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县域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九)促进资源服务共享。规范成员单位服务行为和流程,畅通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用药衔接,实现目录统一、处方自由流动。鼓励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中心药房,建立缺药登记和配送制度,解决乡村居民用药问题。根据成员单位能力基础,统筹建立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统筹建立县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十)提升重大疫情应对和医疗应急能力。健全县域医共体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严格落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和发热门诊、哨点医院等监测任务,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疫情核实等工作。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强县域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强化牵头医院对基层的指导,提升基层重症、危重症识别和急救能力,畅通绿色转诊通道。加强重大疫情医疗资源和物资储备,加强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建设,完善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县域内重大疫情应急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十一)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级综合医院要设立全科医学科,组织医师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做实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稳步提升覆盖率。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对居民首诊制度,跟踪转诊患者治疗过程,做好接续服务。县域医共体内上级医院在专家号源、住院床位和预约检查等方面预留20%以上的资源优先保障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十二)创新医防融合服务。完善县域医共体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围绕慢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重大传染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疾病预防、筛查、诊治、护理、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强化临床医生医防融合服务意识,把预防融入临床诊治全过程。统筹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十三)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县级中医医院要统筹县域中医药服务资源,发挥县域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康复、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宣教龙头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托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中药制剂中心和共享中药房。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县域医共体支持政策(十四)落实政府投入保障责任。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地方政府根据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中央财政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予以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县域医共体内符合条件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新增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向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十五)优化人事编制和薪酬管理。在编制使用、人员招聘、人事安排、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赋予县域医共体更多自主权。在县域医共体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分别核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员统筹使用,根据岗位需要,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加强基层全科医生、中医医师、公共卫生医师、药师等培养和招聘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及交流机制。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岗位职数,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级、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统筹平衡县乡两级绩效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间人员收入差距。鼓励对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十六)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医疗费用增长率、医保报销比例、基层就诊率、县域内基金支出比例、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等方面的考核,完善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县域医共体业务收入,健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稳步推进县级医院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或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对适宜基层开展的部分病种,逐步探索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同病同付。落实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使用内部监督管理责任。继续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对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总额预算上适当倾斜。(十七)加强医疗保障政策协同。各地实施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时,要统筹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分级诊疗。落实一般诊疗费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调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与医保基金统筹能力和患者承受能力相衔接。医保报销目录中增设农村地区适宜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性收入占比。对于换药、注射、输液、采血等均质化程度高的医疗服务项目,可以明确具体范围,逐步实施县域同城同价。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促进互联网诊疗、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六、组织实施(十八)加强组织推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制订相关配套文件或实施细则。(十九)强化监测评价。坚持强县域、强基层,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按照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发展要求,突出乡村诊疗量占比持续提升结果导向,健全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年度监测评价,加强数据分析和共享。(二十)积极宣传引导。深入总结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做法,宣传进展成效和先进典型。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为县域医共体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医保局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                   国家药监局2023年12月29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
    发布时间:2024-01-02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决策部署,促进医药卫生类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求职招聘平台,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医药卫生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卫人就业网联合相关高等医学院校于2023年12月1日-31日举办2023年医药卫生行业冬季校园网络招聘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架构指导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医药卫生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网站:卫人就业网(www.weirenjob.com)二、招聘会安排报名时间:2023年11月23日—12月31日举办时间:2023年12月1日—12月31日三、举办形式本次招聘会采取线上形式,在卫生健康领域专业招聘平台-卫人就业网举办,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其他卫生事业单位、医药企业等免费提供招聘服务。四、报名程序请参会单位在PC端登录卫人就业网或关注“卫人就业网”微信公众号报名参会。详见《单位报名及参会流程》。五、其他招聘会期间,卫人就业网拟联合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展“走进校园”线下活动,根据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精准匹配相关院校,与所需专业的毕业生面对面洽谈。请有意向的单位与我们联系。六、联系方式联系人:郑宁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3811645019 单位报名及参会流程一、单位参会流程(一)账号注册/登录。请参会单位在PC端登录卫人就业网(www.weirenjob.com)或关注“卫人就业网”微信公众号【招聘资讯】-【单位注册】进行实名注册,审核通过后完成注册。已注册单位可直接登录报名参会。(二)报名参加招聘会。注册登录后,请在网站首页顶部点击【2023年医药卫生行业冬季校园网络招聘会】报名参会。(三)发布职位。1.点击网站首页右侧单位工作台【职位管理】发布职位,职位类别请选择【招聘会职位】,准确填写职位信息后点击【发布】提交后台审核。职位信息审核通过后将于招聘会开始日(12月1日)统一在招聘会界面展示。请各参会单位密切关注职位审核情况,如显示审核未通过,请按照未通过原因及时进行修改并再次提交,确保所发职位全部审核通过。2.如需发布职位较多,网站支持职位批量导入。请下载“职位导入模板”,准确填写职位信息后上传填写好的文件(请严格按照批量导入模板要求填写,勿修改模板格式,模板格式修改可能导致上传失败)。(四)简历管理。请在网站首页右侧单位工作台点击【收到简历】,进行简历查看、下载、初筛、邀约面试等管理。二、联系方式遇到技术操作问题请咨询(9:00-17:00):郑宁 010-67092931
    发布时间:2023-11-21
  • 各有关单位,求职者:应广大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要求,现决定将2023年医药卫生行业冬季校园网络招聘会截至日期从2023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4年1月15日,欢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继续报名参加! 卫人就业网2023年12月22日
    发布时间:2023-12-22
  •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等有关精神,为建设人才强国、健康中国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在搭建卫生健康行业人才供需双方交流平台、促进行业人才流动与优化配置、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专业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人才中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事司指导下,联合多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同各地医疗机构和医药院校,分别于2023年11月4日和11月18日在青岛和天津,圆满举办首届半岛地区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环境推介会暨第26届全国医药卫生行业人才招聘会(青岛场)和第五届京津冀卫生健康人才交流会暨第26届全国医药卫生行业人才招聘会(天津场)。两场招聘会汇聚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院校等400余家单位参加,公立医院占比达83%,三甲医院占比65%。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吸引了2万余名行业内毕业生以及在职人员前来参会,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51%。青岛场参会单位17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现场应聘人员1万余人;天津场参会单位22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现场应聘人员1万余人。青岛场邀请青岛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人才中心,医疗机构、高校和博士毕业生代表等共同参与开幕式。现场针对高层次人才设置半岛地区卫生健康人才政策宣讲、招聘单位路演、现场面试洽谈等专区,同期召开“才赋卫来”高质量就业恳谈会,设置“博士—青岛直通车”等特色活动。天津场现场设置国家医学中心专区、河北雄安新区专区、天津滨海新区专区、高层次人才展位和面试洽谈区等特色专区。同期,复合举办京津冀卫生健康人才交流合作联席会议。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定位,推动和促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辐射周边区域,为精准就业和充分就业提供平台支撑。为促进和落实有关工作,主办方于9月25-27日在青岛召开第26届全国医药卫生行业人才招聘会推进会暨卫生健康行业人才工作交流会,于10月11-13日在天津召开全国医药院校2024年就业工作协调会;积极协调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青岛市政府、天津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协同山东省卫生健康委、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机构,积极推动各项筹备工作有序开展。以招聘会为核心,加强机构间合作,建立起各省市人才中心、卫生健康行业招聘单位、医药院校等机构之间的沟通机制。第26届招聘会是人才中心发挥行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促就业”相关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有效促进就业服务政策落地,切实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今后,人才中心将继续发挥国家级卫生健康行业人才机构职能,将招聘会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多元、体系健全、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人才交流活动,持续为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来源:中国卫生人才网
    发布时间:2023-11-30
  •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

    关注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怡家园甲3号楼7层719室

    邮编: 100062

    客服热线:010-60687190(单位)
    010-67092931(求职者、院校)
    010-87160059(银龄医生)
    QQ:2263446724(求职者)

    客服工作时间:工作日9:00至17:00

    联系邮箱:zhaopin@weirenjob.com

    Copyright @ 2020北京卫人人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20025434号-1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0196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091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1101012020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