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做无惧无畏的传染病专家

发布时间:2022-12-26 15:00:00
本网所发布的资讯、公告类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编者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是他一生坚持的梦想,“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他始终秉持的信念,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带领我国艾滋病防治技术走向国际前沿的吴昊。他攻坚克难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延长近40年,让众多家庭重获温暖与希望;他用行动践行着传染科医师人文关怀的职责,守护并援助每一颗脆弱的心;他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临危受命,毅然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他持之以恒精钻医术,心怀人民弘扬医德。回顾自己的从医经历时,他说:“多读书、读好书,用自己所学,拯救更多的患者,这会让我们受益一生。坚持对医学的热爱与崇敬,做一位勇于担当的医务工作者,在平凡中追求卓越,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童年慰藉与家庭教育

“我母亲在我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她是我人生道路上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

我于1959年出生在江苏省淮阴市,小时候我在母亲身边长大,她是镇上中学的校长。童年时代,我的伙伴都是比我高几届的学生,他们教会我下棋、剪贴报纸、吹拉乐器,还有各类体育运动。在乡野间的生活丰富有趣,童年的快乐奠定了我的性格基础。

父母对我影响很大,他们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我在童年时就阅读了“四大名著”和《艳阳天》等中国小说,到高中后又阅读了《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书籍增长了我的见识,无论是对我后来的考学写作,还是对我思考方式的形成都大有裨益。作为医生,阅读使我对自身的认知、对科研的掌握、对医疗的看法、对教学的理解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主张孩子应该以鼓励为主,而不是打压式教育,他们不会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他们希望我能够一直保持谦虚而自信的状态,努力学习,认真掌握知识,长大后能够为祖国作出贡献,自己的个人生活也不会敝衣粝食。我母亲更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一直希望我能读大学,她认为大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母亲的鼓励和指引开启了我的人生之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在大学时代养成的重要习惯是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习惯对我的一生都有帮助,大至看病,小至做讲座,我都有提前翻阅群书的习惯。”

我于1976年高中毕业,当时毕业生的去向是当兵或者下放工厂,工农兵大学生一定要工作两年以上,才有推荐资格报考大学。我在工厂做了两年工人后,于1978年考上徐州医学院(今徐州医科大学)。我在学校报考和专业选择方面听取了父母的建议,父母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教导我,认为学医能够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于是我就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医学院。

上大学后,每个同学都努力学习、看书,我也同样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大学5年时间,我有4个暑假都没回家,一个人在宿舍看书学习,回想起来当时已然是废寝忘食的状态。此外,我课后还经常去图书馆,把老师讲解知识时涉及的有关图书全部借过来阅览,如果找到了一本好书,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力。记得高中时我们班有位同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总能在全校200多人中考第一名,他的学习方法是提早启动、尽早复习。当时我们的课业负担很大,上完自己的课都很不容易,他却能在高考前提早一年半开始复习,反复做模拟试题,最后在高考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他身上,我领悟到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提前作准备,当你有准备的时候,成功的把握会更大。

 

开启传染病事业

“有些人会认为从事医学事业很艰苦,但我不觉得,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苦,我认为医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

1983年本科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淮安市传染病医院,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在大学时,传染病学只是基础科目之一,工作之初我又认真全面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巩固传染病学的知识。1990年,我在首都医科大学攻读传染病学硕士研究生,师从汪俊韬教授,学习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技术,当时主要是肝炎方向。

汪俊韬教授曾说:“临床专家分两类,一类专家能看病,但是说不出来是什么病、为什么能够看好;还有一类专家,不仅能看病,而且能够说出来是什么病、为什么用这个治疗方案能把病治好。第二类专家更难,更需要巩固夯实基础、全面地掌握知识。”为此我经常抓住琐碎时间学习。我当时从事的是肝炎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内科杂志》刊登有肝炎指南,我就在晚上值班时抽空对指南进行深入研究,这对我之后的肝病诊断治疗很有帮助。

创新艾滋病诊疗模式

“我们的治疗水平接近国际水平,能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延长30年到40年,比预计寿命仅缩短10年。”

为适应新形势下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的需要,我由肝炎临床和基础研究转向了性病和艾滋病研究。2000年,北京佑安医院成立感染性疾病科,我担任主任。2002年,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实验室成立,我担任负责人。

2005年,我申请课题时,产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初步想法,但是由于当时的科研水平比较薄弱,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主要是以关怀为主。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病患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生命基本只能维持3年左右。最初,我们接触的患者一般都是很快就去世了,后来能活几个月。但随着治疗药物的变化,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医疗方案,并利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用“唐草片”作为临床中成药,目前已能够使感染者的寿命延长30年到40年。

由于艾滋病位居全世界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首,国家非常支持艾滋病实验室的建设。为了加强艾滋病学科建设和发展,我于2016年牵头建立了北京市艾滋病重点实验室,开展了性病、艾滋病的病毒载量、耐药检测等新技术的研究,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深知现代医学发展不仅要求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消除艾滋病歧视也非常重要。尤其相对于其他疾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特殊性,在医学诊疗上现阶段无法治愈,并且还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为此,“北京佑安爱心家园”建立了新型医疗护理模式,主要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更全面的帮扶,减轻感染者在社会中所面对的各种压力。

我的妻子也从事传染病临床研究,深知我国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因此她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大鼓励。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是我不断探索前进的重要动力。

 

临危受命 守护SARS病房

“接到指令后,我第一个走进了SARS病房。我当时预判,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病毒还是可防可控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危险的。”

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由广州开始,蔓延到北京后情况变得非常严重。北京佑安医院迅速进入了“备战”状态,我身为感染科主任,担任了北京佑安医院的防疫总指挥,主持SARS的救治工作。接到指令后,我第一个走进了SARS病房。当时我并没有考虑太多,由于一直在传染病医院工作,防护措施非常齐全,我当时预判,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病毒还是可防可控的。而且我认为自己身体也不错,即便感染了也不一定会有生命危险,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危险的。

当时的情况比我们预计的更加严重,最初的救治过程很漫长,对于治愈标准也不确定。收治的病患主要是疑似感染者和已经感染的医务人员。我和同事们穿着防护服、佩戴着口罩,每天大约有10个小时都在病房里奋力抢救重症患者,为患者一一制定诊疗安排,同时还要安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情。我还向患者公布了个人电话,24小时随时接听。

可喜的是,经过几天对治疗方案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了SARS诊疗常规和出院标准。2003年4月9日,被治愈的SARS患者从我们病房走出,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鼓舞!随后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康复。也就在这时,党组织通知我,我将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平凡中追求卓越

“科普不仅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已经发生的疾病也能够通过科普获得更好的治疗。

通过科普艾滋病等其他疾病的健康教育,还能够积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从医这些年来,我一直认为医学事业是我最好的选择。与同行交流时,大家都认为即使自己会因高强度工作而疲惫,但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还是非常欣慰的。

近些年,我一直专注于精进自己的医学水平,特别是现如今互联网教学完备且便捷,我时常强调要保持勤奋,利用琐碎时间加强学习,做到“苟日新,日日新,月月新”。

医生除了救死扶伤的职责外,还应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全过程中。我时常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科普教学,教授大家如何预防、诊断、治疗艾滋病等疾病。科普不仅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已经发生的疾病也能够通过科普获得更好的治疗。通过科普艾滋病等其他疾病的健康教育,还能够积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作为医生需要有医者的担当和责任。我们不是华佗,也不是扁鹊,不会具有超出常人的诊断能力,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可以在治病时保持100%的责任心,可以在病房里24小时守护着患者。作为一名医生,只有勇于担当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才能够在平凡中成长,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内容来源:《中国卫生人才》

作者:吴  昊


分享

关注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怡家园甲3号楼7层719室

邮编: 100062

客服热线:010-60687190(单位)
010-67092931(求职者、院校)
010-87160059(银龄医生)
QQ:2263446724(求职者)

客服工作时间:工作日9:00至17:00

联系邮箱:zhaopin@weirenjob.com

Copyright @ 2020北京卫人人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20025434号-1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0196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091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1101012020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