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锦如 精神良医

发布时间:2022-10-28 10:30:00
本网所发布的资讯、公告类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作为一名精神病学的医者,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安定医院)儿科病区主任的常锦如一直在强调人不仅要有强健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她的一生从精神病学到儿童心理健康,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兴趣所在。她认为,一个患者就是一个故事,只有治愈患者,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回归家庭、回到学校,才能为故事画上完整的句号。回顾自己的从医生涯,她说:“从事儿童心理健康虽然是平凡的岗位,但是职责神圣。我将终生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减少患者和患者家庭的痛苦,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幸运和努力并存

“县里的中学离家有15里路,我每星期从家里去学校时都会背上粮食和煮熟的老玉米,这样可以节省伙食费。”

我的家乡距离西柏坡很近,小时候,由于宣传队经常在村里宣传“男女平等”“女人也顶半边天”,使我们这里很多女孩子都有了入学识字的机会。虽然当时我年龄比较大,但还是跟着大家一起上学识字,并跟着解放军一起积极开展生产建设,我也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教育。

上中学时,县里的中学离家有15里路,我每星期从家里去学校时都会背上粮食和煮熟的老玉米,这样可以节省伙食费。中学毕业后,我幸运地考上了北京的卫生学校,在当时拮据的家庭环境下,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医学。首先,我的父亲因为缺医少药去世较早,所以我想学医回来给村里人治病,让这种悲剧不再发生。其次,在我上中学之前,村里有几个姐姐小学毕业就离开家乡去参军,她们的经历激励了我,我也开始渴望离开家乡出去闯荡。就这样,我作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

来到卫生学校后,我怀着强烈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担任了学生委员和生活委员,并于1957年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增加了一份使命感,让我懂得要处处为老百姓着想。

初到岗位的压力

“当感受到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后,我才深知任重而道远。”

1958年毕业后,我被组织分配到北京安定医院,当时我怀着欣喜之心服从安排,但没想到从医院环境到治疗患者,我都无法完全地适应这份工作。

首先,从医院环境方面来说,由于读书期间我经常到积水潭医院实习,看到了那里具有规模化、系统化的医疗环境。所以,我以为北京安定医院也具有同样的医疗环境,但没想到当时的北京安定医院办公场所只是一栋平房,设施简陋,甚至缺医少药,这让我多少有些失望。其次,在治疗患者方面,由于患者大多数采取以“利血平”为主的单一药物治疗,副作用很大,主要表现为患者时常不自觉地流口水,所以病房的场面会令人感到恐惧。当老师带着同学们进入病房工作时,我却始终不敢进去,常常在楼道徘徊很长时间。

此外,不只是工作压力,我还面临着社会压力。由于那时大多数人缺乏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所以会对我的职业存在偏见。每当我从宿舍走去医院时,总会听到一些不好的议论,这无形中增加了我的心理负担。但也正因如此,在同时感受到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后,我才深知任重而道远。

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患者

“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赶上医疗改革的东风,真正开始热爱精神病学。老同志的敬业精神也让我下定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做一名兢兢业业的白衣天使。”

我对精神病学逐渐从陌生转为热爱,主要是因为经历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我有幸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1959年,医院安排我到民兵方队接受检阅,面对这样的机遇我倍感自豪。我们为此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和热情,每天都在太阳底下艰苦训练。检阅当天虽然距离天安门城楼较远,并且纪律要求走正步期间不能东张西望,但我的内心还是深受鼓舞。这次经历也成为我一辈子克服困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源泉。

第二件事,老同志的敬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老师姜佐宁带我们去查房,正当姜老师给一位患者做检查时,另一位患者突然从后面冲过来,将一碗面条倒在姜老师的脖子上。当时在场的其他人都受到了惊吓,唯独姜老师继续从容地为患者检查。等到全部检查完毕离开病房后,姜老师仍旧和蔼地讲述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如何在做检查时保护自己,并告诉我们一定要确保患者永远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还有位护士,在给患者喂饭时,手指头被患者咬掉了,但她在康复之后依旧毫无怨言地继续为患者服务。每当看到医务人员对患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我就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不可以?”

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我的工作能力快速提高。有一次,一位身患癔症的患者病发时打了我,等清醒后却主动向我道歉。我深知精神科的医务人员要有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以我原谅了他。就这样,我逐渐懂得要用大爱来面对自己的职业。

第三件事,我到医院不久,刚好赶上当时的医疗改革,主张解放思想、解除约束,让患者过上正常的生活。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心里并不承认自己患病,攻击性较强且抗拒治疗,所以,以前的精神疾病患者身体会受到约束。解除对患者的约束后,我们开展了包括工娱治疗、心理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这不仅让病房重获安静,护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条理,还极大地改善了医患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参与综合治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精神疾病患者,努力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每当看到有患者痊愈出院回归家庭和社会,我都感到无比欣慰。

向儿童心理健康进军

“因为儿童的心理比成人更加复杂,所以幼年时期心理有障碍往往会毁了一生。”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将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当时,我挑选了一批具有爱心、细心和童心的医师,建立了集家庭、学校、医院于一身的综合性儿童病房。我们组建了一个关于儿童多动症的科研课题小组,对104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成果被原北京市卫生局评为科技二等奖。虽然起步不错,但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儿童心理治疗和成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属于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

我们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摸索,首先在儿童患者的确诊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儿童的抽象思维较少、形象思维较丰富,儿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有其年龄的特征,不同年龄儿童的同一种表现,在诊断上是有所差别的,有时被认为是病态,有时则被认为是正常现象。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表达能力较差,需要医师更加细致入微地去观察,这比治疗成人患者更困难。所以在确诊时就需要医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不能因为误诊给儿童造成更多的心理伤害。

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孩子活动的主要场所,父母和老师对儿童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儿童心理治疗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和家长、老师的沟通与配合。记得曾经有一位患者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在家里发脾气时,常用打滚的方式表达不满;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时,他就在卷子上画叉。经过我的观察与了解发现,老师为了督促孩子写作业曾说过一些让孩子深感恐惧的话,所以孩子经常逃学躲在家里。我在协调沟通之后,建议家长改变环境和教育方法。经过医患之间不断地沟通与治疗,后来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人格也日趋健全,如愿考上了大学。

从医数十载,我看着医院从单一的男病房、女病房,发展到儿童、老年、司法鉴定等不同的科室,不断制定更细致精准的治疗方案,医护教研也不断得到推广,医院的这些变化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儿童心理健康事关孩子的一生,每当看到他们走出阴影开启健康乐观的生活,我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和骄傲。

学习、实践、思考是创新的基础

“精神检查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是我从数十年如一日在病房中和同事、老师们并肩作战中获取的。”

一名优秀的精神科医师,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更需要走在工作第一线,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北京安定医院的绝大多数患者都无法通过片子和化验看出病症,我们要想方设法让患者把症状暴露出来,再通过逻辑、推理、判断等抽象思维来确定病情,所以整个过程难度较大。我始终都在临床中不断地积累着经验,并持续学习。

我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诊治黄金法则就是“要会说精神疾病患者的话,要会和患者交谈”。如果直接表示患者有病,那他可能会感到被加害。但是,如果我们顺着患者说话,明确症状后再进行治疗,同时与家属合作,就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我还因为提出这种人性化的诊治方案而参加了中美精神病学新进展学术会议,代表中国医师介绍国内儿童精神病学的最新成果。

时至今日,精神卫生已不再受到误解和歧视,并在很多突发事件中,如在汶川特大地震和新冠肺炎疫情等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精神卫生工作已经走向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如今各行各业都注重心理咨询和精神卫生,很多单位都设立了相关部门,我认为这是精神卫生在我国发展的巨大进步。

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出于蓝胜于蓝。新时代,对医疗水平的要求更高。我期待青年医者传承老一辈的医德,不仅要爱岗敬业,还要充分热爱与钻研医学,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容来源:《中国卫生人才》

作者:常锦如




分享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本次公开招聘3名高校毕业生。

关注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怡家园甲3号楼7层719室

邮编: 100062

客服热线:010-60687190(单位)
010-67092931(求职者、院校)
010-87160059(银龄医生)
QQ:2263446724(求职者)

客服工作时间:工作日9:00至17:00

联系邮箱:zhaopin@weirenjob.com

Copyright @ 2020北京卫人人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20025434号-1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0196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091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1101012020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