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稳就业工作典型

发布时间:2022-06-29 16:15:51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经济下行给就业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电视电话会议等精神,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强化政策应对,优化培训服务,稳定重点群众就业,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为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现将辽宁、安徽、山东、湖北、广西、陕西等省稳就业工作典型做法予以刊发,供各地区参考借鉴。


 辽宁:政策强化实化  服务提质加力 全力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安徽:“四度”发力   全力以赴稳就业

 山东:全力打好稳就业攻坚战   千方百计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湖北:迎难而上   担当作为  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

 广西:坚决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   保持全区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陕西:以“三个一”答好稳就业考卷



辽宁:政策强化实化 服务提质加力 全力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今年以来,辽宁省强化实化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就业服务,有效确保省内多点散发疫情下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高位持续推进稳就业工作。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重点群体稳就业政策,牵头成立稳就业协调推进组,做到提醒约谈与督导调度“两手抓”,切实扛起稳就业主体责任。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2022年就业重点工作方案,提早实施“2+10+N”系列就业工程项目,分类精准抓好就业高质量发展动态考核,深入50余家企业现场办公,71人次走进直播间宣传就业政策,为保证就业工作温和开局和有效应对疫情奠定基础。

 迅速集成供给稳就业政策。提早启动助企纾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摸底测算、调研论证等,保证国家政策出台后率先制发配套措施,第一时间召开稳就业主题新闻发布会,区域联动开展“政策解读讲座”等活动。梳理整合并连续制发9项稳就业政策措施,建立支持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政策集成包,指导各地储备应对失业风险的政策工具包,持续完善就业政策体系。

 主动靠前助企纾困稳岗位。开展“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10大行动,精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举办招聘会5959场,提供岗位141万个,为5.4万户企业提供对接服务34.3万次,15.2万人实现就业,着力缓解用工缺口和结构性矛盾。从企业群众需求出发,制定统一规范信息公开清单,2200余个人社服务窗口单位在地图中精准定位,通过优办快办、免申即享、按周调度等措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减征失业保险费、缓缴社会保险费、退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19.8亿元减负红利迅速直达企业。

 倾力织密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网。提早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584场,提供服务13.3万人次,开发政策性岗位11万个、市场化岗位38万个、优质见习岗位2万个,帮助24.5万高校毕业生确定就业去向。完善升级省级集中就业信息系统和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平台,省级配套资金奖补206个省级以上充分就业社区、10个高水平创业孵化载体和20个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促进劳务品牌与产业融合,新增9个劳务品牌,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就业质量。继续将帮助困难人员就业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帮助76.7万农民工、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就业,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安徽:“四度”发力 全力以赴稳就业

 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就业形势3月下行,4月触底,城镇调查失业率4月冲至历史最高位,城镇新增就业不及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安徽省把就业优先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局势。

 政策落实开启“加速度”。围绕减负担、稳岗位、提技能、扩就业、保基本5方面,提出“四延续、四优化、五新增”13项举措,紧跟国家细化落实政策,确保国家政策颁布当月出台细则、当月宣贯落实。预计全年可为30余万市场主体增加现金流70亿元,为近70万劳动者提供基本保障。目前,全省已减征各类参保单位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21.6亿元,缴费社会保险费4546万元;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向11.7万户中小微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7.2亿元;首批800户小微企业819万元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资金已发放到位。

 创新举措突显“新力度”。省委、省政府超常施策,创新出台就业促进行动方案,拿出12项服务举措和6项新增补贴政策,新增开发3万个临时专项岗位、3万个社区一线就业见习岗位,积极对冲疫情影响。省委召开稳就业专题会研究部署,省政府成立稳就业工作专班,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建立厅领导联系地市机制,定期调度方案落实情况。各市在按15%-25%比例配套就业补助资金的基础上,2022年新增投入9.7亿元,保障各项举措落地。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岗位挖潜力度,8月底前招录(聘)5.2万个基层政策性岗位招录,较上年增加2万个。

 公共就业服务增强“暖心度”。制定“创业安徽行动”意见,打造各类人才创业热土,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创新“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聚焦社区求职者,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向就业困难人员等社区求职者精准推送“三公里”内岗位信息,建设“三公里”就业圈,畅通“家门口”就业渠道。在此基础上,依托“三公里”就业圈,叠加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同步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不断拓宽“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覆盖范围,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2年,全省40%的社区将建成“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2025年达到70%。

 重点群体帮扶务求“精准度”。积极应对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发布《致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组织各类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1123场,印发《关于引导高校毕业年度学生到中小企业实习见习促进留皖就业的通知》,落实就业双向激励补贴近2000万元,推动毕业实习、就业见习与留皖就业无缝衔接。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妥善应对皖籍劳动者返乡风险,指导建立因疫返乡农民工台账,引导疫情防控隔离人员“云”上参观,“码”上求职,畅通返岗务工和省内就业渠道。坚持脱贫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外出、稳岗、兜底“三优先”,外出就业规模较上年末增加3.4%。

 随着中央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稳就业保就业举措精准发力,全省就业回暖迹象逐步显现。5月份,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求职人数环比增长26.8%和35.9%;1-5月份,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9.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5.9%;5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合理水平,全省就业形势呈现平稳向好态势。


山东:全力打好稳就业攻坚战 千方百计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山东是人口大省,每年城镇就业需求200万人以上。今年以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扛起稳就业政治责任,靠前发力、主动作为,全力打好稳就业攻坚战。截至5月份,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超过时序进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调控目标内。

 更严要求强化目标责任。坚持把稳就业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的优先目标,压紧各方责任,确保任务落地。一是严部署。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3次专题研究,省政府召开两次全省性会议,作出系统安排部署。二是严考核。将就业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考核指标由“城镇新增就业”等3项,扩增至“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安置”等5项。三是严督导。连续3年致信高校书记校长督促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毕业生签约、失业人员减量实行日监测、周调度、半月通报。

 更实措施加力稳岗扩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就业,迅速出手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一是助企纾困稳存量。及时出台援企稳岗、重点群体稳就业、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一揽子措施,顶格实施“延、缓、返、扩、补、创”政策,预计为企业减负超200亿元,缓缴社保费超500亿元。二是返岗复工防减量。对纳入“白名单”的企业,组织“点对点”专车运输、“企对企”余缺调剂,加速复工进度,减少员工流失。三是动能转换扩增量。结合实施“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设立用工服务专员,建立急需紧缺工种调查发布制度,对接服务规上企业3.8万家。

 更大力度保障重点群体。突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体,稳住“基本盘”。一是稳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人社局长“挂帅”,动员百个服务机构、千名职业指导师、万家优质企业,推进政策、岗位、培训等“七进校园”,已举办招聘会等活动2117场,发布岗位110万个。二是稳农民工。立足特色产业,实施一县一品,培育“曹县电商”“阳光大姐”等110个劳务品牌,带动200余万人就业。出台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政府出资设立零工客栈,全省653个零工市场日均服务12万人次。三是稳困难群体。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已开发42万个岗位,重点安置脱贫劳动力等困难人员。

 更高质量优化就业服务。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擦亮“就好办”品牌。一方面,下沉服务力量。建立服务信息普遍告知、重点社区联系等10项制度,发布覆盖全省3400多家机构的就业服务E地图,持续开展“就选山东”“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效。推进就业服务“快办”、政策宣传“打包”行动,开通创业担保贷款等服务“绿色通道”,建立静默认证、免申即享等政策直达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


湖北:迎难而上 担当作为 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

 湖北始终把稳就业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今年1-5月城镇新增就业35.2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0.3%;5月份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坚持政策驱动,强化就业创业“硬支撑”。及时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保障就业创业。一是优化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第一时间出台10条措施,加大特困行业稳岗支持力度,推行“免”申请、“简”办理、“快”兑现,加速政策落地。截至6月14日,全省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缓缴5.6亿元,惠及企业3796家(次)。全省稳岗返还总金额6.3亿元,惠及企业4.1万家。二是升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实施“才聚荆楚”工程20条,对高校毕业生直接凭毕业证落户,给予租房和生活补贴,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初次创业的给予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全省已落实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307万元。三是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政策。大力推广政府主导、银行参与、线上担保、线上放贷的“1300”电子化审批模式(1分钟申请、3分钟审核、人工0干预、群众0跑腿),提高贷款额度最高到500万元。近两年创业担保贷款连续突破百亿元,远超疫情前的40亿元左右。今年1—5月全省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550笔,发放金额78.3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发放496笔,发放额16.5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

 坚持品牌带动,激发就业创业“内动力”。大力培塑品牌,以品牌促就业创业提质增效。一是以创业赛事品牌增活力。连续举办“创业湖北”大学生创业大赛,分赛区分赛段举办“创立方”创业创新大赛,协同开展“军创杯”“工友杯”“创青春”等各类群体创业大赛,着力构建多层次创业赛事体系。二是以返乡创业品牌添动力。出台“我兴楚乡·创在湖北”新10条,延续奖补扶持政策,降低一次性创业补贴申领条件,掀起新一轮返乡创业热潮。三是以劳务品牌强实力。围绕打造“促进就业、返乡创业、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城市发展”5张名片,先后评选四批十大劳务品牌,建设重点劳务品牌资源库,对获评省级、国家级劳务品牌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奖补,助力提升就业质量。四是以零工驿站品牌提效力。出台零工驿站建设意见,引入人力资源机构专业管理,丰富驿站就业、维权等功能,开发手机APP,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目前全省已建成“零工驿站”190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日均登记求职6000余人(次),日均提供就业信息1.3万条。

 坚持服务促动,搭建就业创业“直通车”。围绕保市场主体稳定、助重点群体就业,靶向施策,精准服务。一是专场招聘提升就业匹配度。统筹疫情防控和求职需求,聚焦“小规模、多频次、精匹配”,分区域、行业、人群开展专场招聘。2022年“春风行动暨保用工促就业行动”期间,组织各类招聘活动3489场,帮助20万余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二是专员服务提升用工有效度。建立用工服务专员制度,主动梳理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帮助874家重点企业招工11.7万人。三是智能对接提升帮扶精准度。实名帮扶8.2万名2021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运用智能机器人“一对一”服务,去向落实率达90.2%。


广西:坚决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 保持全区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就业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4月全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聚焦“抓关键”,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责任。成立“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指挥部,加强工作统筹调度,成立7个工作组深入14个市开展服务指导,对工作推进滞后的市人社局长进行约谈,推动工作落地。迅速落实国家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1—5月共为25万家企业减征失业、工伤保险费15亿元,为4568家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2亿元,为5万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5亿元。

 聚焦“保重点”,开展“一对一”实名帮扶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留桂就业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留桂就业,截至5月底,全区2022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44%。深化粤桂劳务协作,加大“点对点”送工服务,全区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420万人,同比增长4%。对脱贫人口实行“一对一”实名帮扶,开通“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送工直通车,全区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276万人,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3%。

 聚焦“提技能”,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促进就地就业。安排8亿资金,开展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企业用工专项行动,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推动14个市、72个县建立区内劳务协作机制,促进劳动力在区内余缺调剂,为7446家企业解决用工9万人。今年5月,北流国际陶瓷贸易城,一场名为自治区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企业用工专项行动专场招聘会在此举行。招聘会以线下线上的形式同步举行。据统计,当天共有790多人现场与招聘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线上“直播带岗”时长4个小时,共吸引24.2万人次关注、点赞,其中478人达成意向求职,还有众多应聘者通过线上联系应聘就业,持续关注招聘情况。

 聚焦“育精品”,创建“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带动就业。立足实际,选择“一老一小一患”群体需求迫切的家政行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急需的建筑行业、贴近千家万户饮食习惯的特色米粉制作行业,全力打造“八桂家政”“八桂建工”“八桂米粉师傅”等“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开展培训11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5万人次。

 聚焦“拓渠道”,推进零工市场建设促进灵活就业。把加快建设服务规范、功能完善的零工市场作为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零工市场,打造“便捷用工”“安心就业”的用工务工平台。位于崇左市的中泰产业园零工市场,设立了流动招工服务站,提供点对点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到零工求职人员、点对点推送零工求职信息到用人企业、点对点免费专车接送零工求职人员到企业现场求职、点对点推送就业政策到企业和求职人员等四个“点对点”服务。截至目前,在灵活用工较多的产业园区、城区和集镇建设零工市场70家,精准推送岗位和求职信息到企业、到个人,安排专车免费接送,提供就业岗位8万个,带动就业2万人。


陕西:以“三个一”答好稳就业考卷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陕西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政策拉动、项目带动、市场吸纳、困难群体兜底综合效应,坚持“一把手”挂帅聚合力稳就业、“一揽子”政策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一体化”服务抓重点促就业,全力答好稳就业考卷。

 1-5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7.5%,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把手”挂帅聚合力稳就业,就业优先落地落实。夯实省市县三级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稳就业工作专班工作责任,坚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展重大政策、项目就业影响评估,将吸纳带动就业能力作为市县政府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建立重点任务、岗位拓展、政策落实3个清单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督促各项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地落细。620个省级重点项目全年提供就业岗位44.8万个,增长17.8%。

 “一揽子”政策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真金白银”激活一池春水。围绕落实助企纾困、稳岗扩岗、优化服务、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构建贯通落实“降、返、缓、补、贷、服、保”等7方面举措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体系,截至5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04.7万户,同比增长10.2%,稳住了就业基本盘。为了让市场主体切实享受实惠,集中开展“人社服务专员”减负稳岗扩就业“入户行”、助企惠企纾困保就业政策“你问我答”专题宣传,并大力推行“免申即享”“网上办”“掌上办”。今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减负20多亿元,支出各类就业创业补贴资金10.3亿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5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402.6亿元,帮助1250家受疫情影响企业解决用工2.8万人。

 “一体化”服务抓重点促就业,精准施策筑牢民生基石。创新手段,持续优化动态精准就业服务系统,打造就业促进、技能提升、劳动维权一体化平台,让群众享受便捷就业服务,目前注册个人用户1070万人、企业7.6万户,促进就业23.3万人。依托该系统开展的“直播带岗”创新“不见面”招聘方式,推动实现更高效的人岗匹配。聚焦重点群体,把高校毕业生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政策性岗位8.2万个,同比增长26%;开展访企拓岗,高校书记校长走出去,推动市场化就业岗位供给;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前延伸,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增强求职技能。精准落实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12条措施,支持社区工厂、县域园区、劳务品牌创建等带动就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高于去年水平。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分享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本次公开招聘3名高校毕业生。

关注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怡家园甲3号楼7层719室

邮编: 100062

客服热线:010-60687190(单位)
010-67092931(求职者、院校)
010-87160059(银龄医生)
QQ:2263446724(求职者)

客服工作时间:工作日9:00至17:00

联系邮箱:zhaopin@weirenjob.com

Copyright @ 2020北京卫人人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20025434号-1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0196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091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1101012020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959号